1. <rt id="c5uy0"></rt>
      1. 石材花線的用途及加工

        注意石材加工六大步驟細節,提...

        石材養護基本常識 石材修補的基...

        石材百科
        新聞中心| 展會訊息| 石材百科| 石材雙譯| 建材市場| 石材術語| 石材協會| 報刊書籍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石材百科 > 荒料/石板材 > 花崗巖 > 石材百科

        九龍壁

        九龍壁簡介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即建筑物大門外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墻壁,俗稱照墻、照壁。影壁是由“隱避”演變而成。門內為“隱”、門外為“避”,以后就慣稱影壁。
          目前,國內四座九龍壁(山西大同市,江蘇無錫市各有一座)。其中紫禁城(故宮)內的九龍壁與我國山西大同九龍壁、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合稱“中國三大九龍壁”。

        故宮九龍壁

        九龍壁位于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壁長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宮墻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壁上部為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檐下為仿木結構的椽、檁、斗栱。壁面以云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托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強的立體感?v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9條蟠龍分隔于5個空間。黃色正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后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將火焰寶珠托于頭下,瞠目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左側兩龍龍首相向;右側兩龍背道而弛,四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上爪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二龍動感十足,爭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馳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態刻劃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熬盼濉敝茷樘熳又鸬闹匾w現。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將“九龍”分置于5個空間,壁頂正脊亦飾9龍,中央坐龍,兩側各4條行龍。兩端戧脊異于其它廡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檐角。檐下斗栱之間用九五45塊龍紋墊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此外,九龍壁的壁面共用270個塑塊,也是九五的倍數。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面,分塊極為講究。只有悉心的設計,高超的技藝,才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大同九龍壁

        位于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 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九龍壁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每當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涂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巨龍仿佛沖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云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
          關于九龍壁的來歷是這樣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后,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拱衛中央。
          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叫朱桂,從小被立為太子,但他從小不讀詩文,秉性愚頑,脾氣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出來。年近二十,朱元璋見他無才無德,廢其太子之位,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里,經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據說這位愣怔王到了六十歲,還經常穿窄衣,戴禿帽,在戲院子看戲,一高興就到后臺妝扮成打號號的小兵親自登臺,一有空就帶幾個護衛架鷹走犬,到小南街一帶尋釁鬧事,調戲良家婦之,活像一個地痞。
          代王的妻子,是大將徐達之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丑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待女滿臉涂上鍋底黑,發泄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元璋廢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繼承王位。代王聽到這消息后,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帝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宮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閑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大同的皇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并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召來,命他們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龍壁全國最大,故宮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后,九龍壁建成。端禮門外張燈結彩,鼓樂齊鳴。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果然高大雄偉,輝煌奪目。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兩條金色臥龍,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回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云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著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整個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厚2.2米。
          愣代王高興得愣性大發,狂飲一番,大聲叫好。一會兒,濃云密集,天空陰沉,下起雨來。代王命人秉燈點燭,不一會紅燭高燒、宮燈齊亮,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戲龍”一說。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電閃雷鳴,接連三聲霹靂震耳。朱桂一驚,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見從天上下來一黑一黃兩條飛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一會兒,彩虹當空,晚霞通紅,雨水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五彩斑斕,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貋淼娜朔A報,龍壁之后的金泊倉三步之內被霹雷砸出兩眼井,兩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現在的金泊倉“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著“三步井兩眼,一眼苦來一眼甜”的俗話。但龍壁前被炸雷轟了一個坑,里面集滿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讓人砌了一個水池。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又一景。水池把兩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據說,舊社會熬“鴉片煙”,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從千里以外來取水。這個水池叫“倒影池”,是九龍壁的第四景。
          門票:10元

        北海九龍壁

        北海的九龍壁是我國現有三座九龍壁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兩面有龍,升降各異,互不雷同。該壁北海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米,厚1.2米,長27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九龍壁為五脊四坡頂,正脊上兩面各有九條龍,垂脊兩側各一條,正脊兩吻身上前后各一條,吞脊獸下,東西各有一塊蓋筒瓦,上面各有龍一條,五條脊共有龍32條。簡瓦、隴陲、斗拱下面的龍磚上都各有一條龍(四周筒瓦252塊,隴陲251塊、龍磚82塊)。如此算來,九龍壁上共計有龍635條。如此精制的九龍壁原是一座廟宇--大園鏡智寶殿山門,真諦門前的照壁。該廟在1900年被燒,雖又重修,但于1919年又失火,僅剩九龍壁。廟址即現在的北海體育場。九龍壁北邊地下的石基礎即真諦門基址。
          大同九龍壁又名朱桂九龍壁, 位于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保存至今,比北京北海的九龍壁要早350多年,而且體積等于北海九龍壁的4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僅壁身的九龍壁主體,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以飛騰之勢,躍然壁上,活靈活現。正中一條龍是九龍的中心,其龍頭向前,龍尾擺動,黃色的主體,鱗光閃爍。主龍兩側的兩條龍互相對稱,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身兩側為日月圖案,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
          九龍壁前修筑了一處倒影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8米,中段有石橋讓行人穿行。龍在水中倒影,把靜態的龍變成動態的龍,可謂匠心獨運。
          大同九龍壁的來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后,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拱衛中央。
          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叫朱桂,從小被立為太子,但他從小不讀詩文,秉性愚頑,脾氣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出來。年近二十,朱元璋見他無才無德,廢其太子之位,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里,經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據說這位愣怔王到了六十歲,還經常穿窄衣,戴禿帽,在戲院子看戲,一高興就到后臺妝扮成打號號的小兵親自登臺,一有空就帶幾個護衛架鷹走犬,到小南街一帶尋釁鬧事,調戲良家婦之,活像一個地痞。
          代王的妻子,是大將徐達之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丑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待女滿臉涂上鍋底黑,發泄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元璋廢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繼承王位。代王聽到這消息后,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帝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宮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閑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大同的皇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并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召來,命他們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龍壁全國最大,故宮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后,九龍壁建成。端禮門外張燈結彩,鼓樂齊鳴。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果然高大雄偉,輝煌奪目。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兩條金色臥龍,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回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云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著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整個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厚2.2米。
          愣代王高興得愣性大發,狂飲一番,大聲叫好。一會兒,濃云密集,天空陰沉,下起雨來。代王命人秉燈點燭,不一會紅燭高燒、宮燈齊亮,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戲龍”一說。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電閃雷鳴,接連三聲霹靂震耳。朱桂一驚,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見從天上下來一黑一黃兩條飛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一會兒,彩虹當空,晚霞通紅,雨水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五彩斑斕,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貋淼娜朔A報,龍壁之后的金泊倉三步之內被霹雷砸出兩眼井,兩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現在的金泊倉 “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著“三步井兩眼,一眼苦來一眼甜”的俗話。但龍壁前被炸雷轟了一個坑,里面集滿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讓人砌了一個水池。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又一景。水池把兩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據說,舊社會熬“鴉片煙”,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從千里以外來取水。這個水池叫“倒影池”,是九龍壁的第四景。

        石材·相關詞條

        浮石、 福鼎黑、 輝綠巖、 將軍紅、 人造崗石、 桃花紅、 石灰石、 黃蠟石、 泉州白、 玄武巖、 菊花黃、 黑金沙、 山西黑、 斑巖、 毛石、 人造石、 銹石、 花崗巖、 崗石、 馬賽克、 芝麻白、 文化石、 雪花青、 人造文化石、 粉紅麻、 云石、 綠鉆、 石島紅、 冰花蘭、 北大青、 更多...

        石材百科簡介

        石材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自由的網絡石材百科全書,旨在創造一個石材領域知識、服務所有互聯網用戶的中文知識性石材百科全書。 石材百科本著平等、協作、分享、自由的互聯網精神,提倡網絡面前人人平等,讓知識在一定的技術規則和文化脈絡下得以不斷組合和拓展。

        最新石材詞條

        熱門石材詞條

         
        购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