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鉀長石、副長石或石英為斑晶的噴出巖、淺成巖和超淺成巖侵入巖的統稱。
斑巖一詞源于希臘語porphyry,即紫紅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巖。最早用于一種從埃及采到的紫紅色的具有堿性長石斑晶的巖石。有人以為與玢巖為同義語。通常指以堿性長石為斑晶、基質為細;螂[晶質的噴出巖和淺成巖。
一般指以堿性長石或石英為斑晶的噴出巖和淺成巖,基質為細;螂[晶—玻璃質。噴出巖可分為流紋斑巖、粗面斑巖、白榴斑巖等;淺成巖可分為石英斑巖、花崗斑巖、正長斑巖等。斑巖一詞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狀結構的火成巖;按基質成分可描述為花崗斑巖、閃長斑巖等。
斑狀結構指巖石中可明顯分出粗粒的斑晶礦物和細;螂[晶質的基質兩部分;以石英和堿性長石為斑晶的中,酸性巖石為主,如石英斑巖、花崗斑巖等;以暗色礦物,如黑云母、角閃石等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脈巖稱為煌斑巖(1amprophyre);以斜長石為斑晶的中、基性淺成巖稱為玢巖(porphyrite)。斑巖和玢巖是巖漿分兩個階段結晶的產物;斑晶為巖漿早階段在地下較深部位結晶形成,基質為晚階段地殼淺部結晶的產物。因此,斑巖和玢巖屬淺成侵入巖;多以巖脈、巖墻或巖株狀產出。與斑巖和玢巖有成因關系的礦產有銅、鉬、鎢、鐵等礦床